截至昨日下午,2018年的总票房达到559亿,完成了对2017年的超越,创造年度票房历史新高,但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今年已经有5家影视公司易主。
4月18日,华录百纳易主美的少主;7月23日,当代东方将公司控制权转让给山东高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8月,中南文化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光和董事、首席文化官刘春先后辞职;10月31日,阅文集团正式完成收购新丽传媒100%股权;11月22日,骅威文化控制权转让给杭州鼎龙行使。
除了这五家公司易主,新三板和A股的资本也大量撤离,A股市场中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唐德影视、北京文化、欢瑞世纪等平均股权质押率高达80%。
这些都是由于前些年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后遗症。
中国电影的第一轮高速发展,是在2001年开始允许外资投资电影院后。2002年全国城市院线仅2000块银幕,随后进行院线制改革,地产商开始进入影视行业。他们利用自身的地产和资金优势,与电影公司联合建立影院品牌,比如早期的华纳万达,保利博纳等。此后,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平稳的上升期,截至2018年5月,我国银幕数增至56343块,世界第一。
最近的一轮高速发展则是互联网公司大举进入影视行业带来的,互联网公司带来的网络售票平台再加上各个平台的的票补,刺激了观影人群的增长,在看到了影视资本市场一片大好后,以“煤老板”为代表的个体投资和各种公司开始跨界进入影视行业,使影视行业迎来大量资金,互联网公司手中虽然握有大量IP,但是追逐流量的市场环境下,过于迷信“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拍摄题材同质化等问题大量出现,大量粗糙滥制的电影进入市场。
影视公司在经历了起势、井喷后,去年开始,资本泡沫大量破碎,整体票房增长的开始放缓,王中磊认为当市场冷静后,反而可以更专注于内容,“其实有钱和没钱,跟电影的质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乐创文娱总裁张昭也指出:“做内容的人,没有那么容易被资本打倒,我们这个行业要渡过难关,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内容。”影视市场正在从粗放式发展的时代进入精细化发展的阶段,最终留下的才是行业需要的。
5家影视公司易主
新三板影视公司融资仅3.1亿
4月18日,华录百纳收到告知函,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同意了华录百纳的股权受让,华录百纳易主美的少主,已成定局!
华录百纳的控股股东华录文化曾在今年1月11日公开征集股权受让方, 3月21日,华录百纳公告称,已经与盈峰集团、普罗非签署了《股份的股份转让协议》,将华录文化所持有的101936941股华录百纳股份转让给盈峰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12.55%,将所持有的40623059股华录百纳股份转让给普罗非,占公司总股本的5%。
7月23日,已停牌两个月的当代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王春芳(厦门当代控股集团法人)欲将公司控制权转让给山东高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协议内容,山东高速将对当代东方进行股权投资(不超过29.99%股份),成为当代东方的控股股东,这就意味着,当代东方控制权将由王春芳背后的当代系变为山东高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不过,此次公告中并没有明确披露双方交易的价格、方式、原因等相关细节。
8月之后,中南文化经历了两次高管人员职位变动,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光和董事、首席文化官刘春先后辞职,二者均为中南文化核心人物。离职原因虽未披露,但早在今年6月份,中南文化就因控股股东中南集团的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而紧急停牌。
两位高管刚离职后,中南文化便自爆公司出现了违规担保情况。8月27日,中南文化公告称公司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总额高达14.11亿元,占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的32.47%。随后,中南文化便因上述违规操作引起了6起诉讼,并在8月11日内被深交所连发4份关注函,9月6日,中南文化持股5%以上的股东所持股份、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相继被冻结。
10月31日,阅文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完成收购新丽传媒100%股权。今年8月,阅文集团与新丽传媒达成全资收购协议,根据双方所达成的最终协议,新丽传媒既有的管理团队将会继续负责电视剧、网络剧和电影制作业务,并有权对原创内容进行挑选,包括从阅文以外的平台选取素材。
11月22日,骅威文化自2018年6月5日停牌后首次复牌,复牌当日抛出一份意味着公司控制权将转让的公告。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郭祥彬及一致行动人郭群,与杭州鼎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计划以每股5.16元将两人持有的7529.91万股作价3.89亿元转让给杭州鼎龙,转让股份占总股本比例8.76%。
另外,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还将持有的 1.75亿股 (占总股本20.31%)所对应的全部表决权、提名和提案权、参会权以及除收益权和股份转让权等财产性权利之外的其他权利不可撤销、排他及唯一地委托杭州鼎龙行使,委托期限120个月。
影视公司今年似乎集体陷入资本困局,除了这五家公司易主,资本在A股的影视公司表现也十分寒冷,截至目前,相较于年初股价,光线传媒股价已经跌了33.69%,华谊兄弟股价跌了46.64%,当代东方更是下跌了56.17%。A股市场中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唐德影视、北京文化、欢瑞世纪平均股权质押率高达80%。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在统计的16家影视公司中,欢瑞世纪、印纪传媒、文投控股三家的股价已经跌破了控股股东预估质押平仓线。唐德影视也有部分大股东的质押早破了平仓线。不光股权质押,很多公司还在申请高额银行贷款。比如光线传媒,在七月份公告拟向北京银行申请不超过40 亿元的综合授信,期限不超过 5 年,担保方式为信用担保。
与此同时,新三板资本也在大量撤离,今年新三板摘牌的影视公司包括新丽传媒、开心麻花、乐华文化、嘉行传媒和中汇影视等超15家新三板影视公司摘牌。而且没摘牌的100余家影视公司只有9家融到了钱,总额也只有3.1亿元。
资本纷纷跨界进入影视行业
野蛮的高速发展留下众多后遗症
“感谢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梦想成真”。8年前,正值国内票房爆发起步阶段,博纳影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EO于冬说道。
2014年互联网公司利用互联网的广泛宣发和实施大量票补的策略下,引发全民观影,电影票房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36.15%。同年在上海电影节上于冬表示:“中国电影早晚都会为‘BAT’打工。”但依靠票补拉起的票房快速增长,使得很多电影人创作浮躁。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让电影制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进入了一个小高潮,于是近几年也涌现出大量质量堪忧但票房瞩目的电影,比如被称作“唯美的PPT”的《小时代》系列四部作品分别拿到了4.84亿、2.96亿、5.21亿、4.85亿,合计17.86亿的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豆瓣评分分别为4.7分、4.9分、4.3分、4.6分,在资本只顾追求利益情况下造成了这种畸形的票房和口碑对比。
在这种票房疯狂增长的市场环境下更是吸引了大量跨界资本的涌入,影视行业俨然成为了资本的又一个“造富机器”,让一大波资本对影视市场蠢蠢欲动。2014年前后,大量资本抱着“捞一票就跑”的想法,开始往电影行业砸钱,有电影人回忆称,那个时候只要是一个项目,分分钟都能拉来投资。
影视公司由此进入了疯狂的起势、井喷的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影视行业并购重组案数量翻了3倍,涉及的资金从218亿涨到435亿。反映到资本市场看,由于影视公司的估值泡沫,难以登陆A股,所以煤老板纷纷去往新三板。2015年新三板挂牌的42家影视公司,13家年内便完成了融资。这更坚定了资本对于影视公司的渴望,到2016年,挂牌的影视公司更是达到了80家。
那两年里,各种跨界的影视公司都希望能复制华谊兄弟的成功,上文中易主的5家公司中,骅威文化、中南文化、当代东方都是跨界进入影视行业。骅威文化是主营玩具生产和销售出身的,2016年开始主营互联网文化产业。中南文化的前身则为中南重工,2015年1月1日,中南重工斥资10亿元完成对大唐辉煌100%股权的收购开始进入影视行业。
随后,中南重工的名称改为中南文化,并迅速开启资本运作之路,2015年10月,中南文化以8.7亿元完成对值尚互动100%股权的收购,涉足互联网行业;2016年6月,再耗资4.5亿元完成对新华先锋100%股权的收购,加码影视娱乐;2016年9月,又投掷6.68亿元收购极光网络90%股权。
但随着影视行业泡沫的破碎,中南文化的资金问题开始显现。中南文化在资本市场疯狂并购的情况下,公司2014年货币资金为3亿元,2015年进一步减少到1.68亿元,2018年半年报显示,也仅有2.75亿元。
与中南文化一样,当代东方走的也是“买买买”的路子。当代东方起初是一家主营业务为水泥制造的上市公司,2014年,当代东方定增19.98亿元,其中11亿元收购盟将威,剩余近9亿元用于增资拍摄影视剧等其他用途,当代东方开始步入影视行业。
当代东方收购盟将威时,后者承诺在2014年-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元、1.35亿元、2亿元。在这三年内,盟将威的业绩贡献也是当代东方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其中2015年和2016年,盟将威的业绩贡献都占到了当代东方业绩的80%以上。然而,到了2017年,没有“对赌”压力的盟将威营业收入为3.15亿元,同比下降65.19%;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下降50.9%,当代东方的净利润也随之骤减。
由于盲目跨界造成了影视行业的巨大泡沫,即使有对赌协议,也不是长久之计。在被收购的公司没有对赌的压力下,对赌期一过,被收购方人才流失,财务数据缩水等问题开始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并购完成以后,有些人的心态就是公司卖给你,三年以后我去做别的。所以要注意防范这一点,三年业绩承诺期结束以后怎样保证公司持续赢利。”
公司频频暴雷、资本迅速撤离
行业进入精细化发展的阶段
影视市场的快速发展,成功吸引不少资本,一方面带来市场的健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泡沫。从最近两年的影视市场可以明显的看到,前几年市场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后遗症开始凸显。
在资本大量进入后,中国银幕增长速度远高于票房增长速度,出现供大于求的弊端。2017年中国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同比增长21%,但单银幕收益却下降7%。银幕的增长也带来了影片数量的增长,2017年中国上映的电影超400多部,但由于前几年市场的野蛮生长,口碑效应加剧了电影行业的马太效应,头部影片票房越来越高,而其他影片票房则被瓜分。
而一万多家影院靠着仅有的几部头部影片显然是很难养活自己,从2015年到2017年,影院单店营收平均下降了约25%,业内人士透露,近两年新开的影院大约只有十分之一能够赚钱,这在星美影城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院;2016年,疯狂扩张到260家影院共约1820块屏幕; 2017年,星美集团旗下影院数量达365家,银幕总数超2290块。影城数量迅速增加后,疯狂的后遗症显现:星美被爆出拖欠员工薪资、商场租金、水电物业费甚至是影院收购款之后,9月9日,星美系核心企业成都润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笔10亿债券“中止审核”,而这正是星美拟于深圳交易所上市所用的债券,至此,星美重回A股计划再次搁浅。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便直言:“资本正在撤离影视市场,在未来一两年,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倒闭。”影视行业在经历野蛮生长后来到平稳发展的时代,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时代,市场也在不断“净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认为:“观众其实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几个颜值相当的小鲜肉,更强调的是当转化为电影的时候,电影如何以审美的方式、以品质的方式给呈现出来。”
在野蛮生长后,影视行业的整体热钱减少,资本必然会流入头部内容资源,让电影人用心做内容。前几年虽然IP电影能够提前锁住一些粉丝,但是为了追求效率,作品制作粗糙,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看来,现在的很多影视公司都是“简单粗暴的方式烧钱买人,买编剧,买导演,这样的作品,都是从商品角度对待电影,电影除了商品角度,能不能反映艺术质量,能不能在十年、几十年后,还能够在电影的舞台上留下回忆,或成为经典,恐怕这几年互联网还欠缺一些火候。”
“流量明星+IP”的创作模式被市场否定,这也促成了市场对新类型影片的发掘,如《我不是药神》的现实主义、《唐人街探案》的悬疑喜剧等新类型影片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虽然整体票房的增长趋于缓慢,但不代表行业陷入颓势,这显现出影视市场正在进行调整,从粗放式发展的时代进入精细化发展的阶段,失去资本加持的电影市场逐渐挤出泡沫,市场也将日趋规范化。